04 November 2011

40年傻瓜

文 : 郑丁贤
转载 : 星洲日报|评论|

大专法令实施40年,如今才被上诉庭判决违反宪法。

我的感觉是,大马人当了40年傻瓜。

40年之后,才有两位法官――希山慕丁和林顿艾伯,给予政府和国人,一记当头棒喝。

傻瓜是怎么当的?

在大专法令15(5)(a)条文下,只要你是大学生,就不准参与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政治集会,或是表达政治立场。

然而,马来西亚宪法规定,人民一旦达到法定年龄,就有政治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不可被剥夺。

大专法令违宪已是明显。

违宪之外,也违反逻辑。

如果不是大学生,而只是小学毕业,只要足龄,就可以享有完整的政治权利,不但可以参加政治集会,还可以挂海报、喊口号,甚至竞选人民代议士。

这么说,大学生都比较笨,或容易被利用,所以不能和政治挂钩;相反的,小学或中学程度,会比较聪明,更有资格介入政治。

政府解释说,大学生要好好读书,努力报国;不能介入政治,以免分心而影响学业。

实际上,关心政治和专心念书,是两回事。

很多大学生,不介入政治,但未必好好读书。有者收生教补习,做补习天王;也有做直销卖保健品,当钻石级销售天王。

也有大学生,不知道政治是何物,也把读书放在一旁,恋爱至上,租屋同居,大被同眠,未婚生子,当未婚爸妈。

当然,当赚钱天王,或恋爱天王,未必不能成为好的大学生;同样的,关心政治,介入政治的大学生,也可以是好的大学生。

在国外,大学生关心社会和政治,积极参与政治社会工作,才是明日之星,国之栋梁。

英国工党和保守党,在各大学都有组织;美国从史丹福到哈佛,有大学共和党联盟,也有大学民主党联盟,栽培政治人才,培养党的接班人。

外国的大学生可以参政,学术水平依然标青,大学排名遥遥领先;本国大学生不准参政,要他们专心读书,学术水平却是麻麻地,何解?

还有一个怪现象,一边禁止国内大学生涉及政治,另一边却鼓励海外留学生参政。

像是巫统,它在国外,包括英国、美国,以及中东国家成立巫统俱乐部,很多留学生都活跃非常;政党常年提供经费,邀请部长前去演讲,发表支持巫统和国阵言论,学生代表还可以回国参加党大会。

但是,在国内却禁止大学生参政,一项大专法令,两种不同待遇,费解!

40年太久,别再傻了。政府不应该再上诉,干脆就把它废了吧! (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01 November 2011

拔萃主妇

文 : 郑丁贤
转载 : 星洲日报|评论|

拿汀诺阿兹玛(Noor Azimah)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冒起成为一位不平凡的社会运动人士。

如果要选年度拔萃人物,我这一票,已经投了给她。

她创办家长教育行动组织(PAGE),凝聚许多家长的力量,争取保留英语教数理。

这是国内很多中产阶级的心声,但是,却是分散的声音;开始时,根本不成气候。

民族主义团体力主恢复国语教数理,国阵政府附和,伊斯兰党和公正党也向保守社会靠拢,支持国语教数理。整个社会大环境,已经弥漫在这股氛围。

要和大环境对抗,试图扭转主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诺阿兹玛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只是一般马来中产阶级,父亲是退休公务员,丈夫是医生;她曾经是会计师,在国际会计所任高职。

为了孩子,她辞职成为家庭主妇。

这是她对孩子的爱与承诺,宁可牺牲自己的事业,换回孩子在最好的环境下成长。

然而,个人的付出毕竟有限,如果国家无法提供有利的环境,孩子还是无法充份发挥潜能。

年前,政府宣布要检讨英语教数理,对她是一次震撼。她年轻时在国内英校就读,留学英国,后来任职跨国企业。这些个人经历​​,让她深切体会英语作为媒介语的重要。

于是,她带动孩子学校的家协,发动保留英语教数理;这股声音感染其它学校的家长,大家有共同的诉求,却发觉缺乏发声的管道,于是成立了PAGE。

领导这项运动,面对很多困难。在教育部的压力下,学校不敢和她配合;民族团体攻击她,谴责她出卖民族语文;政党不支援她,避免得罪保守选民。

但是,她坚持下来,从一个人的努力,扩大到10万人的诉求。在不否定国语为媒介语的前提下,要求政府让学校和家长自行选择数理的媒介语。

或许,诺阿兹玛最终不免功亏一篑,但是,她自己可能也不知道,她已经开创大马社会运动的一个新局面。

在缺乏政党支援,没有政治力量为后盾之下,诺阿兹玛和PAGE展开温和抗争,表达中产阶级的声音。

这项运动,没有个人议程,不含政治目的,也没有族群和宗教因素介入,而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进步。

当然,诺阿兹玛缺乏政治经验,偶尔会出现小毛病。譬如她说如果政府接受PAGE的建议,将得到三分之二议席的回报,否则家长们会把选票投给反对党。

选举不是对英语教数理的公投,PAGE也未必有此影响力,无须泛政治化。然而,可以体谅她负隅顽抗,心力交瘁之下的怒言。

瑕不掩瑜,诺阿兹玛依然拔萃。 (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星洲日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