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February 2011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做运动





北华将于明天也就是3月1日,下午5点30分,举行第二次的家庭日。

这次的家庭日我们选择去体育馆做运动,至于是什么运动,就暂时卖个关子,有可能是骑脚车,
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等...


还等什么,期待明天你们的到来^^




27 February 2011

我是老板,不是老板娘

作者:刘艺婉
转载:当今大马

我是校长,不是女校长。我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理当与我的性别无关。我与男校长一样,有让人敬佩的行政能力,也有让人信服的才干和资历,因此,请勿在任何演讲词、文告、报导中强调我的性别。

train driver female我是司机,不是女司机。无论我驾驶的是“僧多粥少”的德士,或是体积庞大的巴士,又或是看似高科技的轻快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乘客安全、不失职,都是我分内的事。即便我驾驶的是个人拥有的交通工具,哪一天我的名字出现在交通意外新闻里,请你不必特意称呼我为“女司机”。

我是警察,不是女警察。我不是穿着制服的花瓶,不是使统计数字好看一点的无名个体,也不是你在国际妇女节猛然想起的采访对象。我小时候也曾幻想自己威风凛凛,可以除暴安良,可以为人民服务(即使如今这个行业有一点声名狼藉),就像那些男孩那般想。我的表现不该受到生理性别的钳制,我应当享有同样的升迁机会。

勿拿我的性别炒作话题


NONE我是主播,不是女主播。我是歌手,不是女歌手。我是演员,不是女演员。我的才华不会因为不同性别的服装打扮(谁规定什么性别该有什么类型的服装打扮?)而有差异。我不该因为性别差异而得到或轻或重的待遇。最重要的是,请勿给我无限的性骚扰,请勿拿我的性别来给炒作的话题调味。

我是老板,不是老板娘。我独自创业没什么好惊叹,“老板”这个身份本来就不分性别。我不是别人的妻,不是某个男老板旁边的一抹模糊影子,我是我自己。我也有一番事业要成就,我也有凌云的壮志要实现。如果我不幸“英年早逝”,你在报上为我刊登的挽词也可以是“天妒英才”、“壮志未酬”。

我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女人。

人类仅一种性别两种外型

book da xing bie其实,以上种种,可以化约为爱莉丝.史瓦泽(Alice Schwarzer)《大性别》(Der Grosse Unterschied)的主旨:人只有一种性别。

爱莉丝.史瓦泽如此解释:“就像黑、白肤色不会使人变‘黑’、变‘白’一样,生理性别也不会使人成为‘女人’或‘男人’。是我们赋予性别的意义,创造出性别角色的。事实上,单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的说法,就已牵涉到诠释问题。纯就身体结构而言,我们理当说:人类只有一种性别,但有两种外型。”

建构并深化性别工程繁浩

writer alice schwarzer这个时候还谈基进女性主义,已经过时吗?看看我们周遭,爱莉丝.史瓦泽说:“瞧那些一再重新建构并深化‘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工程有多繁浩。没有什么主题像‘真正的’女人或男人享有这么广泛的宣传。人们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是女人还是男人。得有人告诉他们才行;就像得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思想解放的女人我们已不再是‘真正的’女人。”

这是爱莉丝.史瓦泽10年前的著作。然而,我们在这里,每一天从早晨睁开眼那一刻起,迎面扑来的,仍然是那些建构性别特质的繁浩工程。








北华全年活动

节日欢庆

·新春团拜

·新春团圆饭

·端午节

·中秋节

·冬至

家庭日

·每逢星期二(时间地点依据活动更改)

·活动包括午间茶座、读书会、文章及电影分享、实地考察、讲座、小组培训、聚餐联谊、运动、康乐及文化之旅

迎新会

·每年九月份 (依据新学期更改)

·让北大华裔生了解北大现有的华人组织,并从中找出自己喜爱的团体,充分发挥其所长

·促进学弟妹们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感情

北营

·每年二/三月份 (依据新学期更改)

·提供交流平台于北大华裔生,并通过课程及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日后将其所学回馈于社会。

华教节

·每年十二月份

·其目的是纪念林连玉先生对华文教育的贡献

·让华裔弟子亲身目睹、经历及感受先贤捍卫及发展大马华文教育的精神



何以华语成为第一亲子语言?

文:张佳文

转载:当今大马

近来在吉隆坡以及怡保观察时下青少年会发现,华语已经成为现今小朋友沟通的主要语言,许多小朋友与朋友家人沟通都讲华语为主,方言逐渐在华人社群里退位萎缩,让这两个原本以客家话以及广东话为主的华人社群,在十数年的时间里转变成以讲华话为主。

其实从对过往的梳理,吉隆坡与怡保地区的年青家长,大约是从90年代开始,纷纷“集体”放弃方言,转而使用华语跟小孩沟通,逼得原本只会讲方言的阿嬷也要用华语与孙儿说话了。

gombak chinese new village也就是说,现今吉隆坡与怡保邻近地区小朋友大部份都是在讲华语的环境下长大,“讲华语”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地理所当然,90年代以后的华小校园已鲜少听到“讲方言,要罚钱”的条规,孰不知“严禁方言”是90年代以前华校最为认真执行的政策之一啊!

方言反成为小孩的火星话

因为以前的孩童是入学后才学习讲华语,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学校通常透过强迫的方式禁止孩童在校园讲方言,鼓励大家多使用华语。世易时移,如今的小孩从小都在讲华语的环境中长大,反而不会讲方言,在上述这些地区的90后世代若还能在听到以福建话或潮州话作日常沟通语言的小朋友,那其实跟听到火星话的情况大概差不多了(不是没有,但真的很少)。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其实我们在这里发问,80年代以前这些地区家长的亲子语言都是以各自方言为主,为什么90年代后的亲子语言逐渐转换成华语?语言的使用当然是个人选择,但若在同一个时期大部份人都作出同样的选择(放弃方言,以华语教导孩子),这其实就是个值得发问的社会现象了。

为功利选华语为亲子语言

loke yew chinese new village我认为,怡保与吉隆坡邻近华人社区的“华语化”并非像马六甲与柔佛那般,于80年代受沈慕羽以及新加坡政府主动推广的“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影响而以致方言的式微。

中马地区方言的退位,我反而认为其是以华人为主的城镇地区在90年代后因急速的社会发展而迅速都市化(Urbanization)下的一个结果。即是说,使用华语作为第一亲子语言是华人城镇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组织趋于工具理性考量下,促使年青家长们所形成的功利性选择。

具体来说,生活在都市环境的家长们为了让小孩更具有“竞争力”,从小就开始使用双语沟通(英语与华语),以让小孩衔接小学课程时能顺利起步,而学前教育延伸至四、五岁,也让华语地位更加确立无误。

新村小孩讲方言机率较大


吉隆坡与怡保都市邻近的华人新村年青家长们亲子语言的转换伴随着都市化的进程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若再进一步观察,是可以发现“日常用语华语化”比较频密发生在靠近都市的地区(也就是最先被都市化的地区),距离市中心越远的新村,小孩使用方言的机率就更大为提高。

其实从华人对待华语的态度,有许多面向是有值得探讨,例如在这种华语功利主义选择下,独中招生也倾向升学主义当道,所以如今的华教运动诉求已鲜少再看到文化理念(华人传统)或公民理念(学习母语是公民权利)的新论述,所以如今华校广受欢迎,到底是华人认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或是语言只是个功利性考量?这都值得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不杀光?

文 : 许国伟
转载 : 当今大马

“看见一百具尸体、五百具、一千具尸体躺成一堆,这意味着什么,你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经历过这种事,却能够──除了少数暴露人性弱点的例外──面不改色,这才使我们变得强硬。”──辛姆勒,在1943年对负责屠杀犹太人的纳綷党卫军首领讲话。

辛姆勒说出了現实的殘酷与殘忍,除了少数人在面对血腥暴力时不会有正常情绪反应外(就是辛姆勒所谓的面不改色),多数人在大屠杀的场面,都会极度吓到,震惊,不知所措,甚至呕吐脚软,即使他们是行刑者。

这是Daniel Chirot 和Clark McCauley著作的《为什么不杀光》书中其中一章节提到的。

诉诸情绪责任感来驱使部下

作者就问到,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能执行大屠杀的命令?他们是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因为,据说辛姆勒第一次目睹屠杀犹太人的场面时,他就当场呕吐了。

“只要把杀人变成例行公事而使动手杀人者变得麻木,或者利用訓練,利用有效组织,就可克服这种反感;厉害的领导者会诉诸部下的情绪和责任感,使部下做出殘忍的行为。”

成吉思汉的蒙古鉄騎屠戮是历史上有名的,由于蒙古军会依据割下多少死人耳朵做为军功证明,这也是催使部下变成杀人机器的其中一种方法。

服从命令最后导致认识失调

nazi concentration camp另外,执行屠杀犹太人命令的纳綷军人,会在行动前喝大量酒壮胆,上级再对军人施以威迫利诱,杀过几回之后,杀人变成麻木了,再杀多人也不再是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上级下命令,由于必须要服从命令,即使射杀对象是平民而不是敌军,所有的罪惡感都由借由“我是服从命令”最后“认识失调”而合理化了。

作 者也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不必认为參与大规模杀害平民百姓的人,是心理不正常的。认为不正常的人才会做这种事,甚至可能会误导。其实,只要环境对 了,把相当高比例的正常人变成集体谋杀犯,不是难事。因为,杀人可能引起的嫌惡感,为被杀者设身處地,对被杀者的亏欠感,都是可以克服的。”

军人接受命令成屠杀刽子手

NONE从这一点來看,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利比亞狂人卡达菲能够为了捍卫本身的独裁政权,不惜下令军人向平民开火,而军人竟然服从指令。

事实上,早在22年前,就是1989年6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天安门事件,同样的向平民學生开火,同样的血腥鎮压,当年不也有多少人失声哭喊:为什么人民子弟兵,竟然向人民开火?

一句话,因为上级有命,因此军人也就成了大屠杀的刽子手。

下令屠城并非只是狂人所为

不要以为只有不正常的领导人才会屠城,正常也越就冷静的领袖,为了政权宝座,依然视百姓为草介,长出头了就要割。

因此为了维护政权,而下令军人屠城,消灭反对者的领袖,不只是被美国形容为“狂人”的卡达菲,六四事件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只是,当年下令坦克车开进北京城,下令军人向平民學生开火的领袖,今天却继续为人们所颂扬,甚至有人还会说当年鎮压有理。

剩下的都变成馴服的羔羊了

tian an men tank馬 家辉在2004年写的《被软禁了十五年的人岂只有赵紫阳》一文里,就说:“六四之后,中国人的诸种要求高速集中到经済发展的大目标上,我们彷佛陪着赵紫阳 被精神软禁,那热情的渐变冷漠,那昂揚的顿变沉默,我们开始相信一切先別谈,一切等富起來再说,一切等达到了小康再说,于是,口号与要求此从变得低调务 实,在六四至今的十五年里,我们把经済视为唯一合法竞技平台,只愿在此之上沖刺奔馳,日思夜念跟国际接轨,对此以外的政治理想闭目不顾,有如捡一根枯枝在 沙地上划出一个非常工整的四方形,然后告诉自己,这便是天下。”

大屠杀不只是消灭对立的有形肉体,其实还包括在精神上消灭了人们的政治理想(手法更多)。而在精神上自我软禁的人们,多少也跟执行屠杀令的军人一样,会经历一阵罪惡感,不舒服感,但渐渐经过“认知失调”的心理调适后,也就合理化自己的想法了。

回到这问题,为什么不杀光?因为,剩下的都变成馴服的羔羊了,何必杀光?

25 February 2011

第二十一届北华之常年大会

日期:2011年2月24日
时间:晚上八时正
地点:学生事务处前方(HEP)


议程:

1.介绍新旧执委

2.全年活动

3.新家庭制度

4.会员与会衣

5.北华迎新会

6.全国大专生生活营

7.再会





出席会员与全体执委大合照






~第二十一届常年大会~
圆满结束



23 February 2011

告别新纪元

文 : 刘镇东
转载 : 当今大马

注:本文为刘镇东新著《华教运动,动或不动?——反思新纪元学院发展文集》的自序。特转载以飨读者。

这是最难下笔的一篇稿子,耽搁、迟疑了好久。告别,毕竟是伤怀的。告别的,不是记忆中的新纪元学院的人、事、物。告别的是,作为社会运动的华教运动。告别的是,作为理想大学的新纪元。

失去社会运动张力的华教,就只剩下曾庆豹1996年所说的上班打卡的官僚体系。失去理想性格的大学,和其他发文凭卖学位的学府就没有什么不同,新纪元学院也就可有可无。

学术自由受到严重钳制的国立大学,存在的目的是执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操弄,私立学府则为了盈利,目的清楚不过。新纪元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我们到底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吗?

大学的理想就这样陨落

new era college 131108 building我 理想中的新纪元,是汇聚拒绝被体制收编、抗拒私立学府的盈利逻辑的公共知识分子的阵地(葛兰西语),也是通过文理学院式(liberal arts college)的人文教育滋润新一代的学术重镇。作为社会运动的华教运动,在尊重学术自由之余,可以从大学吸取新思考的养分,可以深化运动的知识基础, 可以和其他社会运动作连结。

可惜的是,新纪元这些年的注意力都耗在大楼的建设、学生人数的多寡、政府认证的速 度、财政盈亏等与知识本身没有太多关联的琐事上。在主事者的思维当中,南洋大学是典范,误以为21世纪是1950年代,全国就只有一所南大。他们不知道原 来在收生时,新纪元学院要与世界各国的学府竞争最好的马来西亚学生。我们只是升学学生的大学星图中,其中一颗不太耀眼、渺小的星星。南大因有三院九系,新 纪元最初也开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科系(中文、资讯工艺、商学),尔后则是越来越多的科系、学生、建筑,还有雪邦校地的辩论。大学的理想就这样陨落。

从此不再过问新纪元事

作为一名参与者,个中的遗憾与失落,难以言喻。从踏入新纪元学院的那一刻起,我以新纪元学院和华教运动的参与者自居。董事们捐款参与华教、行政人员和讲师领着工资参与学院的工作,新纪元的学生自掏腰包缴学费之余,拿出最美丽的年少岁月,以生命来参与新纪元学院的实验。

这 本小书是我们全力以赴参与的实验,最终失败的检讨报告。2003年,新纪元学院开课五年,在我们看来无望活出理想性格之后,邢诒旺、李益南和我架设《真纪 元》网上杂志,思索新纪元对我们、对马来西亚的意义。于我而言,写完那一系列的文章,算是向自己在新纪元的日子的交代和告别,从此不再过问新纪元的事。

告别就是要超越新纪元

book hua jiao dong yu bu dong本 书几乎所有文章都是这个时期书写,部分曾在《东方日报》的专栏刊载。当中的文字,有着很深的“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决定结集成书是2008-2009年新 纪元学院风波期间,发现论述的“不长进”,深觉有必要再次呈现曾庆豹1996年和我们2003年的文字。2009年1月接任新纪元学院校友会会长,我希望 校友会可以领导关于新纪元、华教、乃至社会改革的舆论,《华教运动,动或不动?》的出版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关心华教运动前途的朋友共同探讨路在何方。

巴 基斯坦籍旅美伊斯兰研究泰斗法如斯(Fazlur Rahman)(1919-1988)曾严厉批判有千年历史的埃及奥阿兹哈(alazhar)大学的教育制度,引起保守派激烈反击。法如斯和反对他的人都 很清楚,关于奥阿兹哈的讨论,其实就是关于伊斯兰本身的讨论,是关于伊斯兰的知识、意识和理念如何形成、诠释与阐述。无可避免的,关于新纪元学院理想陨落 的讨论,就是关于华教运动失去方向的讨论。

从比较宽广的角度来看,告别新纪元就是要超越新纪元、超越华教运动。新纪元、华教运动不应该是新纪元校友和我的终极关怀。我们对大学的关怀在于知识的发现与传播,我们对华教运动的关怀发自于对社会正义的追寻,华教的遭遇,只是不义的其中一种表征。

曾有过刹那间理想和潜能

benedict anderson新 纪元学院曾经有过刹那间的理想性格和无限潜能,对于我追求知识、寻求社会正义,有着深远的影响。黄琦旺师与同学茶叙时提问的种种,激起思维的千层浪。在她 的引领下,阅读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和林开忠的硕士论文,即后来由华研出版的《建构中的“华人文化”:族群属性、国家与华教运动》。从林开忠的论文认识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发布》一书。安德森的各著作是我在澳洲国立大学第一年的阅读重点。

詹 缘端师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灵活解说,有别于马来西亚部分华裔知识界(如一些在董教总、独中、报界、“马华文学界”的朋友)依循五四—鲁迅—左翼传统,认为儒 家一无是处的姿态。他对《论语》和孔子的世界的理解、对于礼的看法,多少还影响我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当谈到影响他的国学大师们穷一生追求学问“继往圣之绝 学”/“为往圣继绝学”的人格特质、书院式讲学与对话,成了我当时对学者典范的期待。也还记得有一次他在图书馆语重心长要我趁年轻时多读书和“沉潜”。

失落源自于过高的期待


为 了抗衡学生事务处主任张永庆把新纪元当中学辅导课来办的狭隘想法,董总职员钟伟前和邱金明成了学生会和我的军师。我提出校园共治的说法,即校园是行政、学 术、学生、校友、社区共同组成,行政只是其中一环,原初是伟前的想法。张永庆定了个“学生自治会”的名字,伟前和金明替我们出点子,举办学生公投把“自 治”两个字删除。
学生会与学院针对 《学术备忘录》(见本书第17页)对话,李万千在401会议厅遥远的另一端指着我说,“从来没有看过如此嚣张的学生”,金明到我的宿舍来安慰我说,“李万 千在南大图书馆与李光耀争论的时候,李光耀心里也大概作如此想”。已故诗人游川曾以Robert Frost的诗告诫我:“我年少时不敢当激进派,怕老来成了保守派”(I never dared to be radical when young / For fear it would make me conservative when old)。

reformasi 1998 270808 02持 平而言,学生会公开批评校方而不受纪律对付,就比国立大学的政治环境要好无数倍。学生的社会醒觉,又比私立学院的学生高出许多。例如,安华被革职最初的几 天,我们就出席在他私邸举行的集会,校方除了李万千担心安华的政治立场摇摆、张永庆劝我们不要“走得太前”的保守论调以外,其他师长就算没有参与,都是以 鼓励为主调,也是新纪元特别之处。

追根究底,我们那年深刻的失落,源自于过高的期待。没有人会以我们对新纪元的标准来要求南方学院或者韩江学院。新纪元以大学自许,其他两所民办学府是从办中学延续而来。

理想遗失在表现指标之间

1998 年第一届的148名学生当中,2008年大选有三人中选议员,多人先后担任过政治助理、市议员、社会工作者,也有近二十人在独中教学,或在华教组织、社团 工作,走着与同辈一般在私人界求职不一样的路。(要特别声明,从政或中选没有什么特别。但在308前的一党制国家,在被视为没有机会接近权力与资源的反对 党旗帜下参选或者工作,还是需要有一点不一样的关怀和勇气。)无心插柳也有如此出众的结果,如果新纪元于1998年9月听取学生会的《学术备忘录》意见, 走小众路线不拼学生人数、专注栽培人文关怀,十余年来也许培养了一代可以为马来西亚开启新局的领航人。

《学术备忘录》对新纪元的方向的论述,是凭着直觉、有限的理论基础和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完成。例如,我们对哈佛、耶鲁、剑桥或者牛津的理解,毕竟是片面的。

不 过,我大概是异常幸运,又或者不幸的。幸的是,2001年我到澳洲最重要的研究型学府澳洲国立大学修读政治和亚洲研究,曾呆坐在民兹(Menzies)亚 洲图书馆一列又一列收藏关于马来西亚书籍的书架前感动不已;遇上好几位穷其一生研究马来西亚、印尼和东南亚的恩师和好友,从他们的身上感染到知识的浩瀚和 个人的渺小、学术的恒久与生命的短暂。

不幸的是,兜了一圈,2010年7月回到堪培拉的母校演讲,与师长和朋友 的攀谈,看到澳洲国立大学在前总理兼校友陆克文的大手笔拨款之下,盖了很多新的大楼,却在这个超英赶美混乱急躁的建设过程中,失去了好些大师。大学在一堆 的关键表现指数(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数字游戏当中,大伙儿都选符合指数指标、比较容易的事情来忙碌一番。大家都很忙,可是真正需要耐得住大寂寞做学问的事情,大概就没有人记得了。冰 冷的冬夜里,走在母校的路上,本书多次引述、梅贻琦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断在耳边响起。也许,我可以释怀,可以与新纪 元坦然告别。就连澳洲国立大学的校方,也可能忘了大师才是一所学府的根本,我们大概不必对新纪元苛求。

华教竟被批中“动不起来”


离 开新纪元已十年,尽管只在学院两年,但那燃烧的生命、急切的思辨和频密的活动,成了我日后思考的参照点。2005年从澳洲返国以来,经历了政治上的巨变, 但我的岗位、我热爱的工作,不外乎经营媒体和领导政策智库两种。1998-1999年的新纪元,虽说是无心插柳,我还是心存感恩。

一 路走来,一同追求理想的朋友很多,恕我无法一一鸣谢。学生会第二任会长杨家维是新纪元时期思辨最亲近的伙伴,也感谢他和夫人钟怡玲在旅澳时期给我的关照。 欧阳捍华、李映霞、王声宾等,是创设新纪元学生会的忠诚战友。邢诒旺、洪锦全、叶栋梁、李满凌等,是学生政治“公务”以外最接近的朋友。也要感谢学生会第 三任会长黄渼沄,愿意担任校友会副会长,分担领导校友会的职责。校友会理事们陈秀梅、郑嘉顺、叶美霞、张詠麟、张智元、李仕强等人,包容经常分身乏术的我 时而没有兼顾校友会事务的情况。和已逝的首任院长洪天赐约好要见面却没有赶上,怀念老顽童的他。这篇序没有张溦紟的“督促”,大概还是遥遥无期;本书得以 出版,我要感谢她和校友会执行长刘国伟的编辑和王彪民的排版与设计。

new era college 131108 the stone 02潘 永强兄和曾庆豹兄的序文,让本书增色不少。曾庆豹十四年前写〈华教运动,动或不动?〉,本书的文章大多在七年前完成,理念的接力没有终点。曾庆豹当年写的 许多文章、他和丘光耀分别举办的开放大学课程、雪华青自陈友信当团长25年以来举办的无数政治讲座和课程等,在学术风气相对贫瘠的国度里,给年少的我扎下 还算不错的知识基础。

本书以曾庆豹的篇名命名,既说明华教运动并没有如他所愿般动起来,反而是应验了他的推测——动不起来。然而,本书也是我向庆豹兄和其他曾经努力为这片国土带来思维上的冲击的朋友们致敬。愿后来者可以在这些基础上,继续对新纪元、华教运动和马来西亚作思考。是为序。

21 February 2011

北华之常年大会




北方大学华文学会将于2011年2月24日举办第二十一届常年大会。时间为晚上8时正,于学生事务处(HEP)前方进行。


当晚将汇报北华接下来一整年的活动,诚邀所有北华会员及有心想成为北华会员的朋友出席。

希望到时能见到大家哦!!!^^







17 February 2011

元宵節的由來



新的一年,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要happy兔gether呀^^






16 February 2011

学阵指控马华干涉校园选举 揭校阵备忘录要求拨款资助

文:陈弘凯
转载:当今大马

校园选举继续升温,全国亲学生阵线今日揭露,全国亲校方阵线曾经要求马华介入选举,以协助校阵的华裔代表与校方谈判,争取获得马来人代表的议席,更要求马华拨款协助校阵打选战。

全国学阵是今午在马来亚大学校园召开记者会,出示一份据称由校阵漏出的备忘录及会议记录等文件,证明校阵与马华的联系。

照片证明曾会见蔡细历

NONE隶属学阵的马大新青年协会主要发言人郑传毅表示,校阵在这份备忘录中,向马华提出多项诉求,包括要求马华介入,以协助校阵的华裔代表,与校阵的马来人代表进行议席谈判。

他声称,校阵在备忘录也要求马华,拨款作为校阵的竞选基金,而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已经同意委派马青教育局主任张盛闻跟进此事。

学阵在记者会上出示数张照片,声称是校阵代表于1月7、8及9日期间召开校园选举培训营期间,到马华总部大厦,与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对话时所摄。

学阵也指称,校阵曾在培训营期间,到民政大厦会见民政党主席许子根,不过并没出示照片证明。

两点证明马华介入选举

学阵发表文告说,学阵是通过一名来自理科大学校阵的学生,获得全国校阵华裔学生代表联盟(MCRU)呈交给马华的备忘录及部分文件,其中备忘录里两项的内容揭露了校阵寻求马华介入校园选举的行为。

这两项内容分别是:

一、校阵华裔学生代表要求马华及马青,与校方谈判议席分配——来自博特拉大学、北方大学、工艺大学以及理科大学的校阵华裔学生代表,皆不满在上届的校园选举中所获得的议席,并要求马华和马青出面解决,与校阵马来学生代表议席谈不拢的问题。

NONE二、校阵要求马华公会拨款资助校阵候选人——校阵华裔学生代表以百物上涨的理由要求马华公会,慷慨解囊,资助拨款协助校阵候选人,以减轻负担,此要求获得马华公会认可,并委派马青教育局主任张胜闻处理。

以下是校阵要求拨款的人数列表:

大专 校园级候选人数量 学院级候选人数量
博特拉大学 2 10
北方大学
2
2
理科大学
2 6
国民大学 4 4
马来亚大学
3 8
工艺大学 3 8
国立师范大学 1
2
沙巴大学 2 1

北大华裔生不满议席少

根据学阵向记者派发的校阵备忘录,校阵提到数所大学的校园选举议席分配问题,其中在提到北方大学时就说,“北大总共有6233名华裔生,占整个校园总人数的三分一。但在校园选举,华裔学生领袖被分配到的议席,只占据36席的4席,完全不能反映华裔学生代表的代表性和心声。”

校阵在备忘录中表示,希望马华和马青教育局,携手进入北大,与大学副校长会谈。

另外,校阵也提到,北大华裔在学生代表理事会中,分配不到高层职位,而且校方滥用“一个马来西亚”精神,以议席少为由,拒绝与华裔生协商,断然拒绝让华裔生在理事会中担任高职。

以通膨为由求马华拨款

NONE在校园选举的备忘录项目下,校阵则指出,各国立大专将于2月中旬举行校园选举,并以此恳请马华拨款资助。

“由于物价飞涨和百货通膨,学生们对于日益高涨的竞选费用日渐感到不支。因此,谨此恳请马华公会慷慨解囊,拨款协助参与校园选举的学生减轻负担。”

学阵谴责校方操纵选举

针对这份漏出的校阵备忘录,学阵没有放过攻击对手的机会。

学阵在文告中指出,从校阵要求马华与校方谈判议席,甚至内定学生代表理事会的“职位分配”就实实在在证实,校方果然在校内操控着校阵,与之前校方宣称“不干预”选举有矛盾之处。

“我们强烈谴责校方操纵校园选举的结果之余,更要强烈批评全国华裔学生代表联盟非但没有一起捍卫校园的民主精神,反而试图借助政党影响力介入议席谈判之举,严重破坏学生的自主性。”

炮轰马华介入大专校园


NONE文告说,学生代表理事会的自主性早已被完全摧毁,沦为校方的传话筒,如今还要面对校阵学生代表助纣为虐,让原本已经饱受侵蚀校园民主,更是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执政党如马华借在《大专法令》作掩饰下,以政党名义之名介入个大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马华要光明正大进入校园,应该支持学生废除《大专法令》,而不是常常泼学生冷水,说《大专法令》绝对不会废除,但是却常常与校阵和校方暗渡陈仓。”

“不过,我们相信大学生能够成熟的判断,并认清校阵是校方和执政党的傀儡。我们促请校阵勿再自命清高、撕下面具,共同争取废除《大专法令》,归还学生的参政权利。”



14 February 2011

省思~

事情往往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换个角度或许就是晴天^^

07 February 2011

南马大水灾2.0

文 : 杨善勇
转载 : 当今大马

2006年南马大水灾发生之后,这些年月开车偶然经过昔加末河岸两旁那些新建的建筑物,我一直在猜想2.0版什么时候发生。心里虽然已有这点准备,2011年1月30日洪水逼近家门,到底还是措手不及。

年前我在《东方日报》发表〈河边的沼泽也填了〉曾经引述报道翔实,读之含泪的《星洲日报》记者2007年1月16日专访昔加末杏林春药行老闆赖顺昌,所发布的这一番描述:

“昔加末第二桥一带為建房子而填土,把河边的沼泽地也填了,导致河水一旦涨潮和变得湍急,就容易集中尔后衍发水灾的可能。”

未吸取教训继续砍伐森林

此言固然有待有识工程专家核实,然则,一旦翻读《柔佛州2001-2020年大蓝图调查报告》(新山:柔佛州城市及乡村规划局,2001)解说,我们自当看出一些祸患的苗头,应是土地应用晚近变化频密。

NONE奉发展之名,伐木之外,即便那些应属缓冲区(buffer)的大河岸边,不但建筑林立,竟有土木近在河水咫尺。柔佛在野党领袖巫程豪医生第一时间的文告,所言也正是这么一回事:

“柔州政府并没吸取2006年杪爆发的南马大水灾教训,竟然在2007年9月份的柔州议会上,通过砍伐3万7千公顷(约10万英亩)受保护森林的决定,作为种植橡胶树之用,为家居业提供应木材。”

排水系统同步还是慢一步

结果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免株连九地,终尝恶果,灾黎面对了灭顶之危,乃至不得不一一夜半弃家而逃。但是,官腔的那些作业,还是一点不改。马华雪州联委会副主席廖润强的说辞,是经典中的代表作

“未来十年内,政府即将开始各项大型发展计划,政府必须确保各工程是配合提升排水系统工程同步进行。”

同步还是慢一步,论调听来十分熟悉。南马历尽2006/07年度百年洪水,2007年1月20日时任首相的阿都拉,也曾下令彻查水灾导因,主张拟定一套完善的治水大蓝图,确保灾区的排水系统获得提升,不让大水灾重演云云。

百年大水,不及五年重演


NONE结果所谓的百年大水,不及五年,同样的事故和悲剧又再轮回重演;乃至昔加末一名逾50岁的马来男子哮喘病发,因为水灾未能即时送医求医,而在较后送院途中遽然去世。

不管当下水灾最坏时刻是否已经过去,一个马来西亚“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的应对水患的最坏模式,显然一成不变。从规划、防治、预警到救灾的一系列工程,疏漏处处。

民间如何自保?水位,越来越高;恰如贪污的胃口,也愈来愈大了。面向这样的处境,居民应该认识,只把家裡的土地填高,将贵重物品垫高,毕竟是人算不如天算。

廖润强只说一点的水灾原因

南马大水灾2.0不完全是环境的问题,由来的林林总总导因错综复杂,罄竹难书。廖润强那一篇说了一点,不说一点的文字里,倒是隐隐约约得说出了一部分的缘由:

“以首相纳吉为首的国阵政府必须确保国家即将推行的所有新政策及计划,不会被任何滥权,贪污等害群之马所拖累。…..工程部必须尽其所能阻止一切可能发生的偷工减料事件。”

Salam Satu Malaysia!浅见以为,评述南马大水灾2.0以及akan datang的南马大水灾3.0,或许也应该把这一段话写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