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March 2011

山埃、稀土、核电厂

文 : 凌国文
转载 : 当今大马

为了经济利益,政府愿意让人民承受多大的风险?这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考量与挣扎的永恒命题。

从武吉公满的山埃冶金厂、格宾的稀土提炼厂、到最近引起热烈争论的核子发电厂计划,马来西亚政府在一片反对声浪中所展现的能人所不能的胆识,已经给了这道问题一个最果断的答案!

在一个经济发展被看重得近乎压到一切的社会,只要是打着促进经济发展旗号的,一切都会变得理所当然。我国政府正是以经济发展的堂皇理由,尝试说服人民接受上述充满争议的计划。

发展不应赔上人民健康

NONE针对这个说法,有两道问题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首先,我们是否已经沦落到非要依靠发展这些高风险计划来维生不可了? 其次,这些计划是否值得让我们押上人民的健康安危作赌注?

先 说彭亨武吉公满山埃冶金厂。就算政府没有批准有关计划,该地居民数十年来还是安居乐业;而在政府于2007年批准有关计划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 跟早前还是没有多大分别。就连该厂自称为居民创造的就业机会,现在也多由廉价的外劳所填补了。当地居民有幸“分享”的,只是一吨又一吨当局没有交待将如何 安全处理的有毒石渣。

否决教训再设稀土提炼厂

再说同样来自彭亨的格宾稀土提炼厂。“稀土”对于许多四、五十岁以上的大马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

NONE70年代,日本财团在霹雳州红泥山开设稀土提炼厂。虽然当时的政府保证有关厂商的辐射废料埋毒地区符合安全规格,可是埋毒区后来却被检测出超标的辐射指数。在居民前扑后继的反对浪潮下,好不容易才逼使有关厂商结业。

我们似乎不曾从历史中得到教训,30多年后的今天,政府再度批准一个澳洲的厂商前来开设稀土提炼厂,让我国成为除了中国以外,近30年来全球第一个允许开设稀土提炼厂的国家。如果该厂一如政府所保证的“非常安全”,为何澳洲人要老远把稀土运到我国来提炼呢?

设核电厂计划逆道而行

至于核子发电厂,则是到现在还叫人丈八金刚摸不着脑。我国的地理环境,充分具备发展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再生能源的先天条件。不懂基于什么原因,我们的政府偏爱舍易取难,撇下既安全又环保的天然能源,追求高风险的核子发电。

不幸中的大幸,日本核危机为民众上了宝贵的一课。正当欧美各国纷纷冻结核能计划时,唯有我国高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大马沦发达国家排毒工厂?


azlan山埃冶金厂、稀土提炼厂、核子发电厂,前两者让我们沦为发达国家的排毒工厂,是对纳吉“高收入国”转型计划最大的嘲讽;后者则是一个乞丐穿起龙袍扮太子的不伦不类兼不知所谓。

不论是政府要求人民相信他们具备世界第一流的监管能力,或是人民要求一个连确保天花板不漏水都无法办到的政府担保山埃、稀土、核电的安全,都是强人所难。

北方佛光之家
邀请北华出席即将举办的祥和夜。





活动详情如下:

活动: 《环保与心保》祥和夜

日期: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时间: 傍晚五时三十分

地点: 吉打樟仑育民小学礼堂



有兴趣者请快报名。
谢谢!







28 March 2011

我们在电视剧里幸福一生

问 : 刘艺婉
转载 : 当今大马

再如何手不释卷,也难免有思想怠惰时;要是碰上不读书不思考的沙猪满街跑,更是无力又无奈。

然而,像《性之外,男人想些什么?》(What Every Man Thinks About Apart From Sex)这类“旷世之作”,读者不必用力思考的无字天书,也不是天天有。

那么,抬头瞄一瞄电视剧,弹一弹剧情,恐怕比批判顽固沙猪有趣一些。谁敢断言,电视剧不比我们的荒谬人生真实?

电视剧砌出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这些生活安逸的世代,被电视剧喂养长大,因此容易迷信电视剧是真实人生的缩影。更贴切地说,电视剧砌出了我们的一生。

漫长一生浓缩成几十个小时的幻影时光中,爱情总是占去不少时段。我们从电视剧领悟爱情的道理,从电视剧学习谈恋爱的模式。当然,那些令人动容、悲喜与共的纯爱故事,说的几乎都是异性恋。

回头如何接纳平庸的自己


hong kong tv soap opera 02可以想见,当我们长成身躯肥胖的样子,或者不具备所谓的标准身材,没有沉鱼落雁或英俊潇洒的样貌,我们有没有勇气走出自己的人生?我们没有显赫家世,没有贵族血统,没有等待继承的集团董事长职位,能不能也去追求深刻感人的爱情?

要是我们不能接纳平庸的自己,我们如何面对真实人生?

电视剧仅“一个”人生模式


人的多样,无法归类。爱情的多面貌,无法复制。为什么年长的女老师与年轻的男学生不可以拥有安稳的恋情?女生与女生两情相悦,不也是爱情吗?我们何以强迫自己套用“一个”爱情样式,甚至强制他人的爱情也符合国际标准?

hong kong tv soap opera 01我们看见所谓的完美,却忽略周遭的坑坑洞洞与日常的平淡如水,也从不正视镜里的自己。于是,我们把爱情喜剧改编成悲剧,暴力和血腥场面都搬出来了。

电 视剧影响更深远的恐怕是,我们的“一个”人生模式。三十好几的“老女人”(一些不经深思熟虑说出口的话,永远有人惦记着),仍然未婚或者没有恋爱对象的 话,人生仿佛按了“暂停”键,画面停滞,戏演不下去。如果过了“适当”年龄仍未生育小孩……很抱歉,这不是幸福电视剧的剧情,请勿荼毒善良观众的思想。

写给仍憧憬爱情的人看


说到底,我们从小观赏的传统父权思维的电视剧,形塑了我们的性别意识。有趣的是,近几年的电视剧,尤其是韩剧,对于性别角色和性别特质的描绘都有所改变了。这是可以深究的课题。

也许,这篇文章只是写给对爱情仍有憧憬的人看。我们看完电视剧后,依然清醒得很。只不过借由剧情抽离现实,排一排泪水,宣泄压抑的情绪。幸福人生,自己编写。其实,最佳编剧,应该是报馆里拿着模板刻制一个标准人生、一种标准爱情的人吧。

25 March 2011

族英沈慕羽

转载:林连玉基金

金马士大港红楼四馆兔年祭三老

其二 族英沈慕羽

“服务一生,战斗一世”,是“族英”沈幕羽的自况。古城第一世家,古城之英沈慕羽,2009年2月5日晚上9时15分在家中辞世,享寿96岁。“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是他的遗志。

1951年,华校教总成立,便成为华教的保护神,华校教总为了民族的根,奔走呼号,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与马华公会和董总成立三大机构,改编华校教科书,使其本土化,也召开争取公民权大会,在马华公会陈祯禄主席私邸举行与联盟重要伙伴巫统的会议,奠定华校教总领导的地位,一直作为政府谈判华校的对象。

族英沈老从1951年起,华教运动是无役不与的,从1965年接任教总主席以来,便发动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确立华文的官方地位,让华校母语教育的基本人权得到彰显,虽受到马华公会的开除党籍,政府首长的警告,也不退缩,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沈老于1965年11月领导马来西亚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所推动的“争取华文合理地位各社团签名盖章的备忘录”,呈送给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表达心声。

1966年11月6日,董教总联席会议,成立“华教工作委员会”为恢复“三大机构”的组织,而马华公会陈修信会长拒绝参与,让华教靠董教总两条腿走路。马华公会自绝于华社,一位马华领袖讲得好,“华社是水,马华是鱼。水可以没有鱼,鱼却不能没有水。华社可以没有马华,马华却不可以离开华社”。

果然,1969年度大选,马华落得兵败如山,宣布不入阁以示负责,这是后话。

1969年“513事件”之后,政府由行动理事会接管,修改宪法恢复国会。马华公会痛定思痛,发起华人团结运动,沈老与董教总领导人不计前嫌,华人团结为重而赴会。听了陈修信会长声泪俱下的忏悔,与会者都是肃然动容。

华人团结运动第一站在怡保召开,万人空巷,听了沈老的民族呼声激昂慷慨,“沈慕羽万岁”之声响起,久久不绝。结果是沈慕羽和顾兴光被控以煽动罪名。

第一场触雷,在芙蓉第二场便洩了气,陈修信会长也就意兴兰珊,偃旗息鼓。

虽然如此,团结运动的行动小组沈老等人,还是勇者无惧,据理力争,成为“中流砥柱”。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董教总结成一体,董教总两条腿步伐一致,沈老与林老总是一时瑜亮。

董教总共赴时艰,1987年抗议高职事件,华校全体罢课,马哈迪政府用“茅草行动”的高压手段,大逮捕华教人士与异议份子,单独监禁60天,再移送太平甘文丁扣留营。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沈老与林老总重获自由之后,依然扮演以建设对付破坏的角色,奠定了董教总教育中心的基础。

1994年年底,沈老荣休不再出任教总主席,改为董教总永久顾问,退而不休。

自喻为“华教牛”的沈老,近百年来耕耘这块华教园地,果实纍纍。获得金马士华教人士,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日起,十多年来为沈老整理资料,编印成册,成立沈慕羽纪念馆,以收藏并公诸于世,汗牛充栋,琳琅满目,是一座华教宝库。

此外,沈慕羽基金也在马六甲建立沈慕羽书法文物馆,与金马士沈慕羽纪念馆南北辉映,是弘扬沈老精神的活化石。

际此沈老辞世两周年之日,哲人其萎,典型在夙昔,谨此致哀思。


马大学生代表假病单案罪成 两名学生惨遭冻结一个学期

转载 : 当今大马

NONE马大学生代表理事会风波继续延烧,一名来自亲学生阵线的学生代表郑传毅,与另一名在校园选举中落败的候选人杨丽琪,遭校方裁决捏造造病假单罪名成立,惨遭冻结学籍一个学期,即日生效。

换言之,他们自明日开始,便不准前往校园上课。

郑传毅告诉《当今大马》,他们在今日出席了长达3小时的听证会之后,校方裁决他俩伪造假病假单缺席校园选举前的宪法课程的罪名成立。两人除了遭警告和罚款200令吉之外,更被冻结学籍一个学期。

据了解,他们是抵触了马大行为守则第3(a)(1)及(2)条文而被罚。

仅给予五分钟进行解释

NONE郑传毅是在2月15日,因皮肤敏感持续数日而到一家诊疗所求诊,同时获得一张医生所发出的病假单,因此便没有出席宪法课程。

至于马大东亚研究系院的大二生杨丽淇,今日在听证会只获得区区5分钟做出解释,过后校方便将他们治罪。

或最快于明日提出上诉

稍后,也是马大工程系学生的郑传毅在受访时指出,他们将在最短时间内,或最快是明天便向校方提出上诉,“应该会尽快(上诉)”。

他指出,校方限定他们在14天内的提出上诉。

他说,其父母已经知晓此事,惟安慰他不必太过担心。

学阵掌政遭秋后算帐?

亲学生阵线成功在上个甫刚落幕的马大校园选举中,成功在41个议席中夺下23席,重掌学生代表理事会。

不过,校方却被怀疑事后对学阵进行“秋后算帐”,以不同的理由冻结两名中选的学阵代表的资格。

除了郑传毅之外,另一名学生代表马斯杜拉,也因在校园选举期间离奇失踪,目前刻在接受警方的调查而遭校方冻结资格。

23 March 2011




亲爱的执委们


北大前进阵线即将举办一场交流会

诚邀北华及其他华人组织


主讲人为槟城人民之声代表





日期:3月25号
地点:Foyer Library
时间:2-4pm





10 March 2011

纪录片作为新媒体

文 : 杨艾琳转载 : 当今大马

昨晚在《“流放”纪录片巡回放映会》的308的开跑讲座上,主讲人周泽南说了个很不好笑的笑话。

他说,他去年在某学院教媒体系学生纪录片的时候,播放了Michael Moore的纪录片《Capitalism: A Love Story》,怎晓得大部分学生看不懂。

熟悉Michael Moore的人都知道,他的纪录片反映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实,主要原因是他对社会和政治的触觉敏锐,善于挖掘具争论性的议题。

movie sicko比 方说他那部《Sicko》,说的是美国医药保健保险的弊端。他穷追猛打,揪出许多从中牟利的人,爆出保险公司内部的利益关系,包括牵涉其中的无数个政治人 物。他同时比较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更甚的是,他居然带一群付了保险费却得不到医疗的美国病患到古巴去,在古巴获得一流的医药服务。病患居然发 现,在美国卖120美元的药,在古巴售价仅0.05美元。

Michael纪录片一针见血

为什么我要用一段字来描述剧情呢?
一,我要指出Michael Moore勇敢挑战一个本来很枯燥的课题;
二,Michael Moore够胆子揪住高干和政客不放,即使他们躲避他;
三,他拥有记者应该具有的主动挖掘课题精神;
四,他的纪录片具有丰富的资讯,但不乏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五,我还没说的是,他习惯在纪录片自问却不答。

他在关键的时刻问个问题,令观众莞尔后,自个儿来个小结。在更关键的时候他又问个问题,叫观众恍然大悟,自己来个总结。换句话说,Michael Moore能在纪录片中和观众互动。

michael moore所以,周泽南的笑话本来很好笑,因为Michael Moore的纪录片一针见血,看的人会爆笑,会流泪。如果学生看不懂,真的非常不可思议。但是,这笑话同时很不好笑,因为这显示我们媒体系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过和曾志伟一样高。

纪录片能接触70%人民

无可否认,纪录片是一种极佳的新媒体。为什么?因为全马大约只有30%的人上网,这些人能从网络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获得主流媒体被压制的讯息。但是,如何才能触及其他70%选择不上网或无法上网的人呢?在媒体受监控的环境之下,这70%的人如何得知真相?

纪录片除了可上载网络供在线观看或下载,同时可印制成光碟派发。更好的是,在各城市和乡村放映,尤其是被冷落和忽略的郊区。当片子探讨的课题和当地的居民有关,居民容易产生共鸣,一起观赏还能凝聚力量,很可能化为实际的行动。

吸引观众是纪录片大挑战

可是,一旦课题说不到观众的骨子里时,加上没娱乐性,请问谁会主动到放映的场所观赏?或买光碟回家看?

NONE后来我发现,在大马拍纪录片真痛苦。
一,你要在有限的资金,甚至零资金的情况下,拍到比Michael Moore的纪录片还有趣,因为即使专修媒体的学生,要看懂Michael Moore已经很难了。
二,你要有Clare Rewcastle不怕死的精神,天罗地网搜出贪赃枉法的铁证。这个有点难,因为一般的记者都做不到了,更何况是个拍纪录片的。
三,你切莫因种种障碍,而最终沉沦到自认非主流才是好东西,不是你的作品沉闷,而是观众不会欣赏。至少,在媒体系学生水准提升到比曾志伟高之前,你不能这样自我安慰。

要求自己做得比姚明还高


最后,我从《“流放”纪录片巡回放映会》和KOMAS的一些作品觉得,大马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媒体的格式起步了。当然,不够资金和政治障碍不能是豁免权,豁免你拍得更尖锐、更吸引人、更能激发观众行动。

作为拍纪录片的人,或观众也好,无论格局怎样,大家要懂得严格地去要求自己,从有限中发掘无限,在课题、角度和艺术方面,做得比曾志伟高,比姚明还要高。

06 March 2011

第十二届北创奖

《北声迴绕,创锋极限》
邀请卡


记得踊跃出席
第十二届北创奖
^^



05 March 2011

魔术方块的硬道理

文 : 杨艾琳
转载 : 当今大马

这年头很少人谈主流与非主流了,“cult”也不再是一个很酷的名词。那时候,艺术、文学与电影推崇另类风格,说白了,就是和商业化的作风不一样。非主流的出发点往往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对主流的庸俗,甚至媚俗,作为反思的产物。 若非主流的拥护者超越了小众的范围,它便取代主流,最终成为主流。 old apple mac computer回想80年代Apple Macintosh掀起的cult风潮,用Apple Macintosh电脑的人都有一个款,就是忒拽。虽然如今苹果电脑比以往普遍,但是放眼人人手中一部iPhone的景象,说明了cult阳光的一面,视乎其窗户够不够多,方向多不多面。 但是,前提是,非主流或cult本身,是否有成为主流或时髦的意愿。 学术言论往往难以冲出书架 主流和非主流当然不限于艺术、文学与电影,或科技品牌。我们有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范畴。但从这两者延伸出去,无论主流或非主流,各种思想所作的学术研究,最终通过什么管道和方式发表,决定了它是否有成为iPhone的潜质。 比方说,出版和办讲座。有些学术研讨会上那些突破的主张,一旦走出会场,所有热腾腾的言论瞬即冷却了一半。有时候,讨论的内容没有发表在网络,或印刷成硬体出版。即便是发表了、印刷了,它往往发表在小众的网站,或印刷了摆在桌面上和书架上蒙尘,等待下一个晒书日。 有cult心态不表示有cult本钱 seminar room或者,办研讨会和讲座总是同样的几个团体,场所来来去去都是同样那两个地方,结果参于的人和观众还是那一众,谈论的调调还是同个音阶。虽然讲了很多,听到的人却很少。 事实即便如此,许多学者还是十分满意。虽然不自觉,那是cult的心态作祟,但是不自觉的也是,有cult的心态不表示就有cult的本钱。 成功否端视圈外票房价值 若言论思想只局限于小圈子里,得到圈子里小众的支持个推崇,然后继续以相同的方式发展下去,借一个朋友的说词来形容,后果就是“近亲繁殖”。至于长期近亲繁殖的后果,维基百科说会“增加不良隐性性状的基因表现,导致近交衰退”。 book lee kuan yew 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当然,小圈子是个安全区,一来省时省力,二来减少面对无法预测的敌对挑战。换句话说,比较容易长期置身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但是,任何思想和活动的成功,是看它在小圈子外的票房价值高不高,能否打通天罗地网,笼络普罗大众的心。 魔术方块般的多角度思考 在《李光耀:新加坡赖于生存的硬道理》,李光耀说他有一组能干的人,他们能从多角度去看待任何事,就像Rubik’s Cube魔术方块一样。 如果自认是非主流或者是cult的一份子的学者和社运份子,能从Rubik’s Cube的思维方式去寻求突破,突破小众,突破小圈子,然后破格思考打开窗户,让阳光从魔术方块的每一个不同角落照进去,这才是改变困局的硬道理。没想通这点,谈什么改革?

03 March 2011

2010/2011 理大华文学会文娱观摩


轻轻的踱,悠悠地想,
經過數十載的岁月洗礼,
现实与梦想,繁华与寥落?
它,会渐渐没落?还是渐渐繁荣?艰苦?激情?动荡?奋斗


《四故巷》
跨越年代于同一条小巷里,
却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


《四故巷》
從策劃、籌備至臺上的演出皆由
理科大學學生一手包辦!!


如此盛事,您怎麼能錯過呢?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7时30分
槟州大会堂 ,入门票RM8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和我们的负责人联络-
佩珊(016-9530518)
Anson(019-2669258)






02 March 2011

选秀节目的文化思考

文:邓婉晴
转载:当今大马

taiwan tv programme chao ji xing guang da dao陶晶莹在最新一届超级星光大道决赛上说,他们不辞劳苦一届又一届地办这种比赛,为的就是培养这种有素质的能够现场演绎得心应手的艺人歌手。所以不管外面的人怎么说,他们还是一定会再办下去。多么诚恳笃定,语重心长。

选秀节目自2004年《美国偶像》始作俑者以来,至今种类千变万化,从厨房到设计,武术到歌艺,只要自认怀有一技之长,就有地方让你一展所长。

这种全球性的泛娱乐文化,除了美其名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从而为媒体商业集团以低成本赚进大把大把的钞票以外,可曾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对娱乐行业和大众文化,又有什么影响?

我们要那么多歌星来干嘛?


如果抱着梦想成为歌手,要去参加选秀,需要花多少时间来练习翻唱的功力?大好青春只埋葬于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个麦克风和一些合成机器,浪费了多少大好光阴?

固然有很多东西比学业重要,但选秀的年龄层多为学生,成名以后放弃学业,跟风的追星文化也成为节目的后续,参赛者与吹捧者的投资与收获,是否成正比?

重点是,我们需要那么多歌星来干嘛?这么说,好像是在为原创者抱不平,因为一首歌曲被无数良莠不齐的参赛者翻唱又翻唱,很多时候只带来听觉疲劳,毫无新奇创意可言。

谁在支撑选秀文化不见疲态?

china tv programme chao ji nv sheng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批判泛滥成灾的翻唱文化,认为翻唱者一概是毫无素质文化素养可言的跟屁虫,又会掉入封原版为神曲/经典的精英思考模式。这样的道德审判,似乎也对那些一个个怀着梦想带着可歌可泣的故事的参赛者不公,毕竟他们都只是这股选秀文化的单纯的搭风者。

于是这里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流行文化是群众创造出来的,还是由集团的精英制造出来的?两者奉行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商业模式运作,但是是什么让这个模式运作了五六年仍不见疲态?

更多空间或简化为几条路线?


一些学者说娱乐事业走到这个地步早显疲态(特别是中国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生》之后),只能靠着毫无创意的选秀节目,通过吹捧一颗颗“新星”的诞生,来制造平地一声雷的欢愉(euphoria)与轰动。但是这种疲态只限于创作层面,为何在这个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打造知名度的网络世界里,还有(一大群)人面对一成不变只换汤不换药的节目,依然热衷如夕?

american idol由此再延伸一个问题。选秀节目到底是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娱乐平台,让消费者有更多的消费和选择空间,还是相对地僵化了整个娱乐文化事业,并且奉其中特定的几种路线为指标?评审评价就是一种以高压低,将艺术标准化的金字塔模式。评审也在做秀卖弄,参赛者为何却对“专家”的公然批斗甘之如饴?

至于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负,虽然形式上为“由下而上”,可谓民主又符合经济效益,但对比赛来说则是毫无准则可言,与歌艺、实力等等无直接关系。

观众把情绪寄托选秀参赛者

选秀节目,有没有可能做到有深度?报道参赛者背后的(绝对感人)故事,是希望带出“人因梦想而伟大”的教育意义,还是只为了制造更煽情的节目效果?通俗与庸俗,要如何拿捏才能同时取悦大众而不失娱乐的思考性与哲学性?

想到最后,不禁想问一句,我们看人模仿唱歌的乐趣到底在哪里?

商家通过无数的选秀赚取牟利,无须征聘就有一大票的志愿者争相演出;参与者热切地盼望通过媒体让别人看见自己;观众乐得追捧一个又一个的“超级偶像”,把情绪释放在电视荧幕里遥不可及的人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只是秀者脱下比赛的光环与包装,走下耀眼的舞台之后;观众离开声嘶力竭的环境或荧幕,回归生活以后;商家藏好钱袋,笑着离开之后;艺术的灵魂与价值,还剩下什么?






01 March 2011

如果你还有梦。。。

有时候我们往往被现实生活的种种无奈打败而忘了,
原来当初的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梦想,
那个一起许下的诺言。。。

北华家庭制度

亲爱的大家,我们北华家庭制度将会在第二次的家庭日正式成立,希望大家能与自己的“父母"们培养出更深厚的感情,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分享^^


以下是各组家庭名单:(会依时间更换)

1.佩珊:顺元、康渟、勋茗、爱丽

2.松毅:志鸿、毅嘉、婉莹、世阳

3.润咏:友婷、淑敏、晓佩、耀俊

4.慧玲:镇阳、雪妮、微薰、佳梅

5.瑞秋:慧容、凌立、思敏

6.郑将:佶祥、悦儿、琦湄




希望大家乐意接受我们的安排,尽情享受北华带给大家的一切吧!
《缘》来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