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December 2010

林连玉纪念馆

林连玉纪念馆

概念


希望改变过去传统文物馆的静态展列形式,它除了有静态的文物展列,同时也设有动态的多元活动空间,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能更有效的推介林连玉先生及其精 神。为了带动不同层次人士的参与,纪念馆将设立定期的活动项目,此外也为参访团体设计活动。林连玉纪念馆标志着民族争取民主、追求正义、契而不舍的精神, 它是历史的记载与见证。我们希望建立一座肃穆庄严,能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及洋溢多元人文精神的纪念馆,以呈现承先启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内容规划

· 多元活动室或小礼堂:可当作讲座、研讨会或接待参访团体。

· 林连玉全身塑, 林连玉巨型画像

· 林连玉文物展列(包括遗物、家书、亲笔文告及重要会议记录等)

· 林连玉生平事迹简介, 林连玉基金简介及发展

· 各名家或单位赠品(书、画、雕刻等)

· 会议厅/放映室:供开会及放映与林连玉先生有关之短片。

· 展览厅:供书画展或其他文艺展,除了供本会用之外,也可出租。

· 林连玉基金办公室

· 林连玉资料室

为何要设立纪念馆?

曾经有人问:


"
为何要特地建立一座林连玉纪念馆来纪念已经作古的人?"
"
为何要建林连玉纪念馆而不建造一座华人文化馆取而代之呢?"

林连玉纪念馆不仅仅只是一座纪念馆,同时也是一座代表着民族尊严、民主、民族教育的标志与象征。


这一个坐标,将提供设备齐全的研究及文物保护中心,集中及完善保存林连玉先生的文物;以让后辈子孙可以全面了解马来西亚华教历史、民主斗争进程,更能从林 连玉先生的生平事迹中得到启发,进而造就一个共存共荣的国家。

这几年来,各地陆续提出了建设华人文物馆的建议,这是值得让人欣慰的。


有人建议建造一座大型文化馆,把所有华人历史文物尽录其中,这未尝不可,可是这座文化馆要建在什么地方呢?


这座集百家的文化馆要由谁来负责收集、处理各种文物呢?


因此有人笑说:"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关帝爷、孔夫子、佛祖、叶亚来、妈祖、大伯公、林连玉、陈祯禄等满天神佛加先祖及近代华社领袖共聚一堂,皆大欢喜了。"

马来西亚十三州的华族生活文化皆有其特色,而林连玉先生展现的却又是另一个超族群、跨宗教的精神,他提倡的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各族人民要共存共荣、并且 要效忠国家,这种思想必须延续下去并续展开来。

我们切勿神化林连玉先生,我们遵循的是他的精神、他的目标以及继续林连玉先生未完成的民族使命。

因此林连玉纪念馆必定要建立起来,成为一个文化传承、教育延续的根据地。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便成为一具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灵魂的思想建设,便无法踏入文明世界,并逐渐走入灭亡的道路;

林连玉被尊称为"族魂",便表示他在华族的地位,然而,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却又超越了种族的藩篱。

君不见,林连玉先生逝世后的二十几个年头里,直至今天,社会道德逐渐败坏不堪、母语教育被边缘化、民主人权及言论自由受到打压等的现象越趋严重,我们必须让林连玉纪念馆建立起来,让这个文化中心把林连玉精神散发出去,让这所拥有灵魂的建筑物唤起大家对这个国家的建设及效忠!



27 December 2010

林连玉语录

转载:林连玉基金

1.我们的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1952年11月16日《全马华校董教及马华公会代表联席会议宣言》
2.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1952年11月16日《全马华校董教及马华公会代表联席会议宣言》)
3.我们的子子孙孙,将要世世代代在这可爱的土地上,同工作,同游戏;在遥远的将来,更可因文化的交流,习尚的相染,把界限完全泯灭,而成为一家人。我们当前的责任, 就是要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打好友爱与合作的基础, 培养起共存共荣的观念。(1956年4月27日《全马华团代表大会争取公民权宣言》)
4.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机关,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堡垒。(1955年11月21日《教总纪念第一届华文教育节宣言》)
5.创造文化、享受文化、发扬文化,是任何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马来亚国要我们克尽义务,不二效忠,我们必然照做;但是要凭藉政治的权力,迫使华校走上消灭的途径,我们就不得不发为合理合法的反对了。(1959年11月11日《在马华教育中央委员会紧急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6.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1961年3月21日《董教总致各华文中学函》)
7.母语教育平等尚未实现,全体华人必须继续努力,贯彻始终。(1961年12月7日《告别教总同仁》《在教总大会上的讲话》)
8.人寿有时而尽,生命的价值,在正义的立场上有时候并不可贵,惟能以身殉道,人格才觉得光辉。(1961年12月7日《告别教总同仁》《在教总大会上的讲话》)
9.在多元民族的国家中,协和、友爱、和平、合作诚是重要之原则,但一切的一切必须建筑在平等的基础上。(1961年12月7日《告别教总同仁》《在教总大会上的讲话》)
10.平等的权利重于生命;不平等毋宁死。(1961年12月7日《告别教总同仁》《在教总大会上的讲话》)
11.同胞们,能奋斗才有生路,不奋斗就会灭亡。(1985年8月4日《在董总30周年纪念晚宴上的讲话》)
12.母语教育与生命同比重。
13.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
14.我们华人成为马来亚国的国民,是以尽义务、效忠诚为条件,不是以弃母语、毁文化为条件的。(1954年10月18日《教总反对改方言学校为国民学校宣言》)
15.华人要读华文书,认识华文字。(1953年8月18日《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驳钦差大臣邓普勒爵士文》)
16.就眼前的情形说,马来亚各民族中,文化与经济最先进的,便是我们华人了,那么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打算,我们应当赶快地伸出友谊之手,辅助别人,使他们的文化与经济也跟我们一样的进步。(1956年9月9日《在槟城筹募教总基金慰劳大会上的讲话》)
17.民族平等权利的获得必然要经历许多困难曲折,然后可以实现的。我们要从高处望、远处看,为整个大局着想。让我们以团结为力量,以合法为手段,以正义公理为立场,以国家利益为前提,逐步做下去吧。(1959年7月4日《在教总理事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8.要维护民族文化吗,就得面临经济的压迫;要获得经济援助吗,就得放弃本族的文化。然而传统相承数千年的文化,不但要加以保存,还要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维护下来。这就是说,津贴金可以被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1961年3月16日《在教总工作委员会议上的讲话》)
19.我自从决心献身为公众服务以来,早已把个人的利益置诸度外,我曾经托妻寄子,我曾经预立遗嘱,……我已经把公众付托我的,做到不能再做为止。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是非自有公论,功过交予历史批评。(1961年12月7日《告别教总同仁》《在教总大会上的讲话》)
20.我感觉到为真理与正义牺牲是光荣的,决然不是耻辱。我的主张各族平等是正大的、公平的、合理的,虽屈于现在,必伸于将来。我的肉体可以因老病死亡而消灭,我的精神将在历史上放出异彩。(1965年4月15日《在吉隆坡上海楼饯别会上的讲话》)
21.争取民族的权益是神圣的任务,我们永远不会屈服的。即使不幸遇到滥用权力者辣手摧残,仍然昂起头来,顶天立地,威武不屈地奋斗到底! (1985年11月《答东姑》)
22.对付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
23.反对压迫不受压迫,不怕牺牲避免牺牲。
24.为着应付华人可能面临恶运的挑战,我衷心期望团结一致的精神不但必须重新涌现,而且必须更坚强更扩大。(1980年9月《录音稿》)
25.我们必须以不惜牺牲来避免牺牲,以不免压迫来反抗压迫,然后我们的民族在马来亚求生存才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一日。(1955年1月1日《在反对教育法令声中应有的认识》)
26.马来亚原是处女地,由各民族共同致力开发,才有今日的繁荣。各地义山,埋在地下数百万具华人的枯骨,都是开发马来亚的功臣。这是铁一般的事实。(1965年4月15日《在吉隆坡上海楼饯别会上的讲话》)
27.马来西亚独立建国的事业中,顶重要的工作,就是心理上的建设。第一要培养共存共荣的观念。我们知道马来亚是民族复杂的地区,每个民族对这一地区的开发,都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民族,当作一家人看待,权利和义务一律平等,使大家相信有福同享,然后,可以希望他们有难同当,把国家建设得完整而稳固。(1956年应《马来前锋报》开斋节献词之邀而写)

26 December 2010

林连玉精神

一、从国家及人民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主张国家独立、民族平等、人民团结友爱、互相忍让、互相帮助、共存共荣共同建设祖国的思想;

二、从民族权益——特别是民族语文教育——合理地位的维护与争取的角度来说,就是敢于斗争与牺牲,不屈不挠、义无反顾,而且是“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

三、从民族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计名利、敬业乐业、全力以赴、“甘为孺子牛”乃至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

四、从组织思想、工作作风的角度来说,就是那种依靠集体、善用人才、注重组织、群策群力、自力更生、积极建设的做法;

五、从个人生活修养的角度来说,就是那种不注重外表,可是非常致力求知充实自己,但非独善其身,而是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维护正义、树立风标”,并且如此坚持到生命中最后一刻的态度。



25 December 2010

林连玉简介


林连玉(1901-1985),前马来西亚华校教总主席、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在中国原籍(福建永春)出生,厦门集美师范毕业。
  • 1925年南来。原为一普通教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时代的召唤,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投身社会改革活动。
  • 1945年主持战后尊孔的复校工作。
  • 1949年推动吉隆坡华校教师会成立。
  • 1951年推动教总成立。
  • 1954年正式出任教总主席,领导教总八年。
  • 在任期间,为马来亚华文教育以至华裔公民权益的实际代言人。
  • 主张国家独立,民族平等,非巫人要效忠马来亚,巫人要抱着共存共荣的思想,共同建设国家。
  • 领导全国华人争华教,争公民权。
  • 1961年反对《达立报告书》强迫华文中学改制,结果被褫夺公民权并吊销教师注册证。
  • 被迫退隐之后,完成《回忆片片录》;继续关心时事,并如此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1985年12月18日因病去世。
  • 教总、董总、大会堂等十五华团特设立"林连玉基金"以纪念他对民族、国家的贡献。同时,因为他为马来西亚华社树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精神典范,因此被尊称为"族魂"。


24 December 2010

华教节宣言

华教节宣言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19851218日,一代宗师——林连玉先生溘然长逝。巨星陨落,光芒仍在。林连玉的精神不死。

19871017日,林连玉基金委员会决定以林连玉先生忌辰这一天定名为“华教节”,发扬林连玉精神。

19871027日,在“茅草行动”的大逮捕之下,服膺民主、维护民权、主张母语母文教育的人士,再度体现不屈的林连玉精神。

19871218日,在公祭林连玉先生的时刻,郑重宣布“华教节”的订立。

今天,19881218日,我们在林先生墓前,公布《华教节宣言》。华教节是华文教育节的简称。其目的是要贯彻林连玉精神以维护华人教育。发扬中华文化;同时赞颂体现林连玉精神的华教工作者,培养接班人。

华文教育是华裔马来西亚公民的母语母文教育。接受母语母文的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母语母文的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林连玉先生鞠躬尽瘁地捍卫她,是我们的风范。

华校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同时教授马来西亚语文以及英语英文。她灌输爱国精神与法治、民主、民权等观念。她已为马来西亚的建国事业做出贡献,对民族、社会与国家,都是休戚以共的。华族对她的宣扬,正如马来民族宣扬马来西亚文教育一样,天经地义。

华社兴办华文教育,世代以来,自力更生,全力以赴,才具今天的规模。华教工作者,前仆后继,功不可没。这种立人立己的精神,不但要发扬广大,而且要加以表扬,加以赞颂。

对于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的新兴国家,林连玉先生说过:“在这民族复杂的地区建国的铁则,就是和衷共济,共存共荣。”他的论著对此阐述得很详尽,可为圭臬。

发展华文教育是华族的基本人权,是民权的一部分 。惟有全民一致,自由、民主、民权才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华教节”正如教师节一样,也和华社任何节日一样,不是一时一地的节日,换句话说,她应该是在全国各地同时展开的赞颂节日,必须进行到底。

谨此宣言。



21 December 2010

华教节

1987年,林连玉基金在各华团、文教机构、学校团体等公祭林连玉先生时,郑重宣布将林连玉先生的忌日,即1218日定为"华教节"。并在1988年的华教节,公布《华教节宣言》

华教节是华文教育的简称。以林连玉先生的忌日定为"华教节",其目的是纪念林连玉先生对华文教育的贡献,也希望藉此宣扬他的主张、贯彻他的理想,以维护华文教育、发扬中华文化;同时赞颂体现林连玉精神的华教工作者或团体,所以它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每年华教节,在吉隆坡福建义山林连玉墓园举行简单而庄严的公祭仪式,许多文教团体、政党、华团、学校等代表前来献花致敬、追思。

在每年约八月开始,林连玉基金即开始接受各单位、团体等提名"林连玉精神奖候选人"。经过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会的遴选,于华教节的庆典上颁发"林连玉精神奖"。藉以表彰在华教漫漫长路上,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或是备受推崇的华教斗士,以期能起互相鼓舞、提高士气之效,使这种立人立己的精神得以延续。 一年一度的"林连玉讲座"也是华教节的一大盛事。每一年,都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前来作专题演讲,使华社对正经文教等课题有更深、更广的认识,以掌握整个时代的大动脉。历届以来,所邀请过的主讲人有杨振宁、李远哲、高希均、余英时、金耀基、曾志朗等等。


摄于2010年12月18日,各大专的代表共同参与华教节



14 December 2010

《春雷动地》反应热烈,12月19日晚应邀加演一场

由隆雪华堂、林连玉基金主办,马来西亚文化创业基金会承办的《春雷动地》史诗歌舞剧,原定于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7时正和19日(星期日)下午2时正,在隆雪华堂光前堂盛大演出。
《春雷动地》史诗歌舞剧工委会主席谢春荣律师表示,这场史诗歌舞剧是以四幕为主,表达对七十和八十年代先行者的一片崇敬之情,感怀前辈奋斗者为开创更美好的社会所作的努力和奉献。主办单位也期望通过这项声势浩大的史诗歌舞剧的演出,继续大力启发思想醒觉、推动社会参与,结合众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马来西亚。
本次演出,动员了国内优秀的表演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包括共享空间舞蹈团、马金泉、陈容、周金亮、傅承得等等共同策划,参与呈献的演员超过100人。排练的工作正积极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谢春荣律师表示,《春雷动地》获得社会各界非常热烈的回响,原定两场演出的入场卷几乎已经被抢购一空,但是购票的询问还是源源不断,并要求主办单位加演一场,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工委会经商议后,决定应观众的要求,额外加演一场;即原定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7时正和19日(星期日)下午2时正这两场之外,12月19日(星期日)晚上7时正再加演一场,地点都是在隆雪华堂光前堂。加演的门票分成参观劵RM50、学生劵RM20;贵宾劵则以赞助的方式发出。

另外,为了配合此项演出,大将出版社也出版了由李亚遨所主编的《于无声处听春雷》,并定在12月14日(星期二),下午2时正在隆雪华堂一楼讲堂举行推介礼。此书记载了1974年春雷事件的回忆与见证,值得新一代追忆和反思。欢迎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年曾经参与筹备春雷演出的人士,踊跃出席交流分享。

有关《春雷动地》史诗歌舞剧的任何询问,可联络隆雪华堂秘书处邱先生,电话:03-22746645、016-9603455;或者林连玉基金秘书处,电话:03-26971971。由于入场券所剩无几,欲购从速,以便错过难得的历史性演出。

剧照欣赏:


白布象征华人文化源远流长,林连玉(叶忠文饰演)在华教心中是华人教育维护与推动者。


序幕《独立1957》:三大民族欢庆舞蹈,以层层花瓣连结的象征比喻乡土情深。


《春雷》自1974年被停演,36年后重现舞台,由共享空间专业舞团及安乐书窝舞者联合呈献。



09 December 2010

华教节有感:贯彻“一个董教总”理念

新闻来源:《星洲日报》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7358
言路·舒庆祥
2010-12-08 19:09

华教节的举行,体现了华教队伍的团结,而其实质内容,在于传承与发扬林连玉精神。

今年的华教节到了,而年度林连玉精神奖的得奖人已公布,另一项活动是各团体及各华教人士齐聚林连玉墓园,举行追悼纪念大会,以缅怀及追念林连玉先生。

然而,华教节年年举行,向林连玉精神学习的讲话年年讲,华教内斗的风波却一直连绵不断,此起彼落。新纪元学院事件才落幕,林连玉基金会的定位及活动,又掀起涟猗,令人不胜嘘唏。何以华教队伍表里不一,老是争个不休?追根究底,一句话:是因为没有身体力行“一个董教总”所致。

这种情况,与没有真正贯彻与实践“一个马来西亚”,导致国人时有纷争,是颇为相似的。

董教总身为华教运动的中流砥砫,担负重任,领导华教运动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大马华教能有今日的地位与威望,它功不可没。董教总的地位是崇高的,其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在50及60年代,在林连玉领导时期的教总,与董总一道,与马华紧密合作,成立三机构,力争华教的地位。那时华教队伍,在“一个董教总”的感召下,没有人针对三机构的成立说三道四。其实,时至今日,华教界都给予这一创举高度评价。

70年代初,华教掀起一股波澜壮阔的独中复兴运动,为几乎奄奄一息独中注入一股新的动力,这次运动中,霹雳独中的成绩最为亮丽。这是在“一个董教总”照亮下,华教队伍诸成员群策群力的结果。

进入80年代,华教运动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在林晃升的领导下,提出了“打入国阵、纠正国阵”的口号,为错综复杂的政局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接下来是两线制的倡导,董教总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两项活动最后都以失败而收场。董教总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展开这两项活动,与华教运动各成员服膺“一个董教总”不无关系。

抚今追昔,回想当年华教运动一些重大举措,其实都深具争议性,可是由于大家都能以身作则,少数服从多数,坚守“一个董教总”的原则,纷争很快的就会平息,反观今时今地,却大为不同。“一个董教总”理念日受腐蚀。华教风波越演越烈就由此而来。

“一个董教总”的理念与原则非常重要。际此热烈庆祝华教节之时,各华教队伍理应重新回到这条道路上来。


星洲日报/言路‧作者:舒庆祥‧2010.12.08


04 December 2010

《华教节之旅》

华教节是华文教育节的简称,这是以林连玉先生的忌日定为“华教节”,其目的是纪念林连玉先生对华文教育的贡献。

目前华教节之旅可分为两项,一项为两天一夜华教节之旅,另一项则是华教节一日访。


华教节之旅(两天一夜)的节目多注重于实地考察、接触及交流。华教节之旅集合时间为1

8/1 中午2时于吉隆坡广东义山。


每名参与者需支付RM35(包括:住宿、春雷大汇演票卷、午餐)。


华教节一日访则将有机会参与华教节盛会-林连玉公祭礼、林连玉精神奖颁奖礼、春雷动地大汇演。


集合时间为19/12 早上7时30于林连玉墓园。


每名参与者需支付RM25(包括:住宿、春雷大汇演票卷、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