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November 2010

校园选举,选什么?

编按:本文是全国青年与大专生峰会系列文章之一。隆雪华青将于2010年12月11(六)至12日(日)假英迪国际大学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年与大专峰会,其目标是为了加强青年与大专生对国家议题的认识与了解,以及提供平台予青年与大专生共商国家议题,以便能够一起推动国家发展。

作者:邹宇晖
转载:当今大马

马来西亚大学校园选举历史由来已久,在大学生积极问政的六七十年代,校园选举可说是除了大选以外,另一个广受人民关注的选举,因为被推选出来的学生会领袖除了是学生的领导人,也是人民的喉舌,当时的学生领袖都频频针对社会不公向当权者呛声,在反对党积弱的那个年代,这个角色更是明显。

universiti student auku uuca parliament protest 180808 081969年大选,联盟(国阵前身)面临重挫,敦拉萨在取代东姑阿都拉曼成为首相后,面对在野党与学生力量的威胁,双管齐下,左手收编镇压在野党;右手制定《大专法令》,全面钳制蓬勃发展的反对运动。

政府意识到,要铲除学生运动的势力,就必须“虚化”学生会(Persatuan Mahasiswa),因为学生会是培育学生领袖的温床,也因此,《大专法令》修改多次,目的之一就是要直接架空校园选举选出来的学生会权力,并在校园设立学生事务处(HEP),接管校园行政,取代学生会的角色,最为讽刺的是,当初耸立在马大的学生会大楼如今已先后成为保安事务所与学生事务处的办公楼。校园自主,学生自治精神已经被可恶的《大专法令》彻底粉碎。

学生代表理事会无自治权


为了粉饰校园民主,《大专法令》并没有废除校园选举,只不过选出来的不再是学生会,而是没有任何实权的学生代表理事会(Majlis Perwakilan Mahasiswa)。近年来,校园闹得轰轰烈烈的选举,选的就是这个毫无任何自治权的学生代表理事会。

reformasi 1998 270808 0298年烈火莫息运动发生前,校园选举几乎无人关注;然而在后烈火莫息年代,校园政治气氛也与校外一样升温,校园更分裂成蓝绿两阵营,蓝派(后期称亲校方阵线—校阵)被视为校方及国阵的代理人;而青派(后期称亲学生阵线—学阵)则被视为亲在野党立场,蓝绿的斗争就宛如朝野在校园的代理人之战,校园选举的新闻价值突然水涨船高,媒体纷纷开始给予广泛的关注与报道。

先不论校园选举存在多少不公,不能否认的是,蓝绿两阵营的斗争近年因为308 政治海啸的冲击而演变得更为激烈,这可从今年年头的校园选举发生学生包围算票中心与校长楼的事件就可见一斑。

在一片喧嚣叫骂声中,也有许多学生和公众人士开始质疑校园选举的意义何在?它是否只是1个校方和2个阵营的每年‘例行公事’?哪一个阵线中选对校园和社会到底起着什么样的影响?到底大学生搞选举,是不是只是玩泥沙而已?

“投谁都一样的啦,2个阵线都是烂苹果,不能做到事情的!”这是部分学生对学生代表理事会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学生代表理事会早就被架空权力,哪一个阵营“执政”,也无法制定校园政策造福学生。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两大阵营还要每年摩拳擦掌参选?赢了之后又怎样?还不是得看校方脸色?

无实权但能制造舆论

校方扶植出来参选的学生,目的在于抗衡有“反动”意识的亲学生阵线,毕竟亲校方阵线如果执政后,不会(或不敢)违逆校方意愿,并也愿意为校方或政府实行的条例或政策护航。

NONE根据《当今大马》的报道,2006年1月27日,现任首相纳吉当时接见17个国立大学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当时的学生代表理事会都是由亲校方阵线掌控,他们‘要求’政府不要废除大专法令。

“纳吉过后就在记者会上表示,学生们一致支持继续执行《大专法令》,政府也接受这个建议,不会废除《大专法令》。在场的各大专学生代表皆报以热烈的掌声。”

从以上事例就可以得知政府和校方每年都要派学生去打选战的用意,因为这些学生可以“合理化”他们所实行的政策,让无论好坏的政策,都有其民意和舆论基础,毕竟学生代表理事会是经过校园整2万名学生选票选出来的“校园代议士”。

由此可见,学生代表理事会虽然没有实权,却还拥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代表着学生的心声。中选的学生代表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制造舆论,扩大影响力,这也是为何亲学生阵线明知道每年即使中选后,无法制定政策却依然参选,毕竟如果能赢得学生代表理事会,就可以在舆论上牵制校方和政府。

student rally at putrajaya 271005 auku banner去年马大校方提控邀请政治人物入校的马大华文学会辩论组成员时,当时执政学生代表理事会的亲学生阵线就不断给予声援,甚至到国会向副部长请愿,在一连串地舆论攻势下,最后成功迫使校方宣布被控学生无罪。如果当时在马大执政的是亲校方阵线,被控的学生是否会获得学生代表理事会声援可都是一个未知数。

在还未废除《大专法令》,归还学生会自治的权力前,校园选举还是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选出来的学生代表理事会固然没有了像40年前一样管理巴士和租借场地予学生团体的权力,但他们依然是校园的代议士,只要善用这个平台,学生也一样大有可为。试想想,若17间国立大学的学生代表理事会都站到最前线反对《大专法令》或《内安法令》,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

注:作者邹宇晖是前马大新青年协会外务副主席,曾代表马大获得全国大专辩论会总决赛最佳辩手,现为一名政治工作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