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当今大马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MMA)的医疗教育委员会在2008年曾经推估,国内医生人力将在2015年开始过剩。最近《星报》(star)根据医药协会主席郭光龙(David Quek)的部落格撰文,报道实习医生人数爆增三倍——从2008年2297人到2010年的6253人——的新闻 ,再次把医生过剩的“问题”带到国人眼前。
医病之间资讯不平等
按照最简单的经济学供需逻辑来看,医生过剩肯定会加剧各级别、类型医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替代性选择和市场机制或可以淘汰服务不周、品质不好的医疗服务,未必是件坏事。因此,部分医疗经济学家认为,“医生人力过剩”不是问题,无需国家政策介入。
但也有其它医疗经济学家指出,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供需之间或医生病人之间,资讯不对等(information asymmetry),会形成交易过程不对等的权力关系,让医疗服务购买者或病人处于非常不利的位子,因此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淘汰劣质服务的机制。
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
除了资讯不对等,医生人口比的数字,还有一个陷阱,那就是资源分布的问题。一国的医生人口比,往往反映的只是平均值,无法反映广大区域内的城乡差异。
若回顾2008年医药协会与卫生部的争论,当时卫生总监伊斯迈马利肯即以“分布不均”,反驳前者有关“医生过剩”的说法。当时马利肯指出,未来几年人口增长、人口结构改变(比如人口老化)、公家卫生服务持续扩大等,所需要的医生人力将随之增加,“过剩”之说恐怕过早。
马 利肯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卫生部和高教部仍然在2010年尾,针对国内的医疗课程(medical programmes)准备踩煞车,拟定五年的暂缓令(five-year moratorium)。截至2010年为止,全国共有25家医学院(Berita MMA vol.40(2), Feb 2010)。医学院和医疗课程的开设,其实跟医生人力息息相关,同时也会牵动医疗教育的品质。这个暂缓令,既是针对医生产量过剩,同时也是针对教学医院 (teaching hospital)及临床教学资源不足而设。与此同时,卫生部还把实习年数(housemanship)从原有的一年,增加到两年,确保实习的品质不受实 习医生人数爆增所影响,并借此计划重新分配医疗资源。
强制服务规划不周
简单来说,医生人数只是数字游戏,资源分布和服务品质才是关键。主要争论点,恐怕不是要不要国家政策介入,而是国家政策可以如何介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实习制度和强制服务(compulsory servic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政策手段。
一 般而言,各国医生皆会对强制服务表示不满。相比于其他专业,例如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精算师等,医师是唯一面对国家强制服务的专业。对此,马来西亚医药 协会曾经在1970年代发起激烈的辩论,以向国家表达不满。但如果规划得当,强制服务不仅可以应付分布不均的问题,还可以减低医生的不满,并提升专科培训 及整体医疗服务品质。
马来西亚的实习制度和强制服务政策,多年来一直被医药协会诟病,主要原因正是规划不当及没有咨询利益相关者(即医生)的意见。所谓规划不当,包括没有为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者提供便利(例如房屋和交通津贴)和诱因(例如优质的临床专科导师)。
区域执照配额有头没尾
除 了强制服务,区域划分(zoning)也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分配手段之一。医生人力市场,其实是个多层级的市场。就国际竞争来说,先进国家平均薪资诱人,必 然占据优势,比较容易留住各国的优秀人力;就国内市场来说,都市人口密度高,医疗设备集中且先进,相比于偏远地区和乡镇,可以说是占据了各种资源优势,是 医生们的首选。如今发达国家的医疗人力市场经已饱和,缓和了国际间的医疗人力流动,比较成为问题的,是后发展国家内的城乡差异,再加上后发展国家之间相互 竞争保健旅游业,保健旅游业多集中在都市地区,使得城乡差异的拉扯进一步加剧。
区 域划分乃透过区域执照配额达成分配的目的,也就是根据地里人口比例分配诊所或医院执照数目。卫生部曾经表示要制定区域划分制,不过至今仍无具体的政策内 容。由于地理特征和人口分布的特殊性,东马地广、山多、人稀,所需要的恐怕不是更多的诊所或医院这类硬体设备,而是流动医疗服务,例如流动诊所或飞行医 生,才能深入到山区服务,并且减少浪费。
国家和利益集团强势主导
医 生过剩的议题之所以不断浮现,主要是马来西亚医药协会长期关注和介入。从医疗人力市场来看,医疗服务提供者人数增加,对已经入场提供服务的医生来说,就是 更剧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开业的基层医生,同时面对财团医院和拥挤人力市场的竞争压力。因此,他们自然特别关心医生过剩的问题。但由于医生团体有其 自身利益,媒体如果过度依赖医生团体提供政策意见,议题方向恐怕会被其利益视野所框限。
马来西亚医疗制度的根本 问题,是国家和利益集团强势主导政策讨论,只有医生的权益和国家官僚的意见得以成为“议题”,有关品质管理、效率和消费者权益的面向,则不被讨论和看见。 跟分配不均一样,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效率,也讲求细致的管理技术,但由于医生团体影响力庞大,为了避免争议,国家往往倾向于闭门制定政策,导致政策资讯不透 明。民间缺乏资讯,消费者缺乏组织,自然无法形成保卫消费者权益的集体力量,更不用说是有效讨论和监督医疗政策的机制,并陷入恶性循环,进一步巩固国家和 利益集团强势主导的局面。这些,才是民众面对的卫生制度挑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