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October 2011

民国百年

文 : 郑丁贤
转载 : 星洲日报|评论|

路过八打灵再也SS2大路,路边有一个大广告看板,成龙穿上百年前的灰蓝色军装,戴上一顶大军帽,脸腮是稀稀落落的胡渣,神情严肃,不过,突显古怪。

大哥成的扮相,加上那个无从逃避的大鼻子,让我有噗哧一笑的冲动;不过,看到广告上的片名,马上转换心情,慎重视之。

片名是《辛亥革命(1911)》。而今天,正是1911年,10月10日(双十)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小朋友大概不知道什么是辛亥年,还以为又到农历新年了;年轻朋友不了解什么是“双十”,或以为是结婚摆酒的良辰吉日;至于1911年,阿公都还未出世呢。

但是,这一天,是一个政治新生。

100年前的这一天,在中国中部的武昌,响起了几响枪炮,接下来的起义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从辛亥革命到今天,已经是民国百年。实质上,前40年的民国是整个中国,后60年的民国,则局限在台湾。

政治上,民国充满争议;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共产中国政府将它视为禁忌,否定民国,也将之丑化扭曲。

于是,民国的政治人物,从蒋介石起,都是独裁滥权;民国的经济民生,是贫穷腐败;民国的军事,无能失败;民国的文人,迂腐无作为。

在台湾,过去长期将民国年代神圣化,蒋介石是一人至尊,国民党一党独大。

到了90年代,台湾的民国意识率先解放,蒋介石走下神台,国民党也被轮替。如今,民国的大道统,反攻大陆的口号,已经是电视政治秀的笑料。

2千300万台湾人民,终究承载不了民国的重量。

在中国大陆,民国禁忌却获得另一种解放。学者和民间重新发掘民国的份量,确立民国的价值。

蒋介石在中国,重新被定位是政治革新领袖;国民政府是推行现代化政治的政府;国民军是反抗日军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部队;民国经济在30年代起飞,创下奇迹;民国的文人,胡适之、陈寅恪、傅斯年、钱钟书,都是有风骨和创见的人物。

共产党和国民党战斗了半世纪,掩盖了真正的民国形象和内涵。如今,对抗结束,才显现了比较真实的民国。

100年的民国,没有消失。孙中山是华人的凝聚中心,黄兴的精神振奋人心,民主进步愿景,成为新的共识;经济上国强民富,梦想成真。 (星洲日报/马荷加尼‧作者:郑丁贤‧《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No comments: